【速看料】近期我省疫情总体呈局部零星散发状态


(相关资料图)

6月9日下午,省卫健委针对当前疫情防控中群众关心的问题组织有关专家回答记者提问。  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以来,我省积极开展病例监测、发热门诊监测、哨点医院监测、病毒变异株监测、城市污水监测、聚集性疫情监测等工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控科主任、主任医师董阿莉介绍,近期,我省疫情总体呈局部零星散发状态,未出现规模性疫情,5月上旬,新冠感染病例数小幅上升,5月中旬以后,进入低水平波浪式流行态势。近期的监测数据显示,感染仍以“一阳”(初次感染)为主,但“二阳”(二次感染)占比有所增加(从15.56%上升至19.59%),目前发现的病例中绝大部分是轻症和无症状,占比为88.6%。  目前,XBB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优势流行毒株。国内最近的监测数据显示,XBB本土病例占比达到93.8%,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占比还有可能上升。近一周,监测数据显示,我省的新冠病毒XBB变异株占比达到85.5%,主要亚分支为XBB.1.9.1与XBB.1.16。  国内专家综合研判分析认为,XBB系列变异株与早期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各个亚分支相比,致病力没有明显变化。因此,公众不必恐慌,全国疫情防控形势平稳可控,对正常医疗救治和社会运转影响较小。  低流行期,要通过科学佩戴口罩、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加强自我健康监测、积极主动接种疫苗等举措预防新冠病毒感染。  如果真的“阳”了,该如何治疗呢?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赵卉介绍,对于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因多数为轻症,对症治疗3日—5日后症状即可消失,在此期间应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水、电解质及蛋白类食物摄入,不建议带病工作。但仍需注意,部分非高危患者也有可能发展为中型,甚至重型或危重型。所以有条件尽量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当症状持续不改善时,应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后续治疗。  赵卉介绍,从目前观察来看,近期新冠“二阳”的患者大多数症状较首次感染时的症状略轻,总体以轻症居多,发热、咽痛、咽干、咳嗽最为常见。症状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多为3天—5天,少部分患者会迁延1周左右。少数首次感染时症状较重的患者,在“二阳”时症状仍然有可能偏重。高龄、基础疾病多且重、基础免疫力差、营养状况不佳是患者感染新冠后症状重或进展快的重要原因。所以,积极预防,避免多次感染仍然很重要。  预防新冠重症的重点仍在于做好脆弱人群的保护。那么哪些人群属于脆弱人群呢?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明确的新冠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包括:年龄大于65岁,尤其是没有接种3剂新冠病毒疫苗者;有心脑血管疾病(含高血压)、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慢性肝脏肾脏疾病、肿瘤等基础疾病以及维持性透析患者;免疫功能缺陷(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免疫功能减退状态);肥胖(体质指数≥30);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重度吸烟者。对于脆弱人群,首先要做好防护,尽量避免感染。脆弱人群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的疑似症状,应及时进行抗原自测或进行核酸检测,如果检测结果明确为“阳性”,应尽早到医院就诊。  如何发挥山西中医药特色优势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山西省中医院院长刘光珍介绍,根据疫情发病情况、地域、季节、气候特点,立足于扶助正气,益卫固表,提高易感人群抗病能力,预防和控制人体感染新冠病毒,结合近三年临床预防经验,我省主要以中医药名方“玉屏风散”为主进行加减应用,能明显降低感染率,降低轻症转重症的比例。另外,从中医药预防角度讲,现今已进入夏热季节,希望广大民众要做到饮食均衡,少食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以清淡有营养为标准;同时炎热夏天适度参加运动锻炼,多饮温水,避免受寒饮冷,减少暴晒,防止大汗损伤正气;充分休息,不熬夜,保证睡眠时间和质量。  针对感染后患者发热、咽痛、咽干、咳嗽、头身痛等表现,中医药从解毒利咽、清热利湿、化痰止咳等立论治疗,具有较好的退热、止疼、止咳等疗效。希望患者不要盲目选用与病情不对症的药品,否则药症不符会影响疗效,延误治疗时机。

关键词: